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本文转自:嘉峪关日报
安虹桥
午后的暖阳,漫步在农家小舍,蓝天白云、鸡鸣狗吠,还有农家阿伯开着播种机的“突突”声,一抬头,似乎眼前横卧的文殊山在向我招手,我模糊的记忆里,也是一座绵延高耸的山旁矮小的村落里,我跟着奶奶拿着菜篮子在小溪边淘菜淘米,她用粗糙的双手把一粒粒种子撒向田间,又教会我从菜秧上摘下西红柿、辣椒、茄子,也会挎着篮子牵着我到田间地头给叔伯姨婶送饭菜。
喜欢在文殊田野里回忆家乡。喜欢文殊的村,因为这里有着田地里“春耕秋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拽耙扶犁”的农耕文化,有着和童年记忆里大人口中一样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挖水取水”的故事,有着生活里一样朴实、勤劳而又善良的乡亲们,也有着饭桌上粗茶淡饭里的淡淡乡愁,正是应了一句“二升畲粟香炊饭、一把畦菘淡煮羹”,农家饭总是简单、可口、踏实却有滋有味。
喜欢在春耕田间听着农家话。地耕上一片嫩绿的芽,草儿已冒出了头,阿伯望着我说:“你们就别下来了,弄脏了衣服。”转身用手拍了拍裤脚的泥,上了播种机车,细小的尘埃在风里扬起,又悄悄地浮在了种好的麦子上,阿伯回头望了望一圈一圈整齐而盘旋的车轮,乐呵呵地笑了。本来我们镇村干部到地里是要帮忙种麦子的,此刻能做的也只是在麦地里踩来踩去捡捡去年的麦秆,不知谁开口提了一句“这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吃起来更放心更踏实吧”,阿婶拢了拢头巾介绍道:“去年种的麦子、玉米留了一部分制种、吃饭,剩下的都卖了,近几年种的麦子口感好,磨成面城里人买的也多。”在一句一言的闲聊中,阿婶告诉我们,过些天就开始种蔬菜瓜果了,河口村灌溉好、日照长,种的蔬菜虫少叶肥、瓜果汁甜味美,大部分都供到城里边或者村上的农家乐了。
喜欢在农舍里感受乡村风味。村里的农家乐,总让人觉得在农舍间穿行拐过弯就会不期而遇,没有高大的建筑,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训练标准的微笑,能够在原生态的环境里融入乡村风光贴近自己漂浮的心。春日午时,路旁矮小的树苗铆着劲成长,一排排整齐低矮的农舍旁老人带着孙子晒着太阳,农家的饭香丝丝缕缕已飘入春风里,拦住了过往行人匆匆的脚步。步入农家乐的客房,农家火炉上的铜壶冒着热气,炉底的木炭烧的红亮,泡一杯泉水茶,看着农家院里码放整齐的农具,有种久违的感觉。“大盘鸡、黄焖羊肉、鱼炖豆腐、炕锅鹅,虽然菜名跟城里头一样,但我们这里的食材都是周边农户家来的,做出来口感上大有不同。”说话的是“米一家”农家乐的老板,他来河口经营农家乐已有十年,村里哪家的牛羊喂得好,哪家的蔬菜长得好,他都一清二楚,俨然已经成为一名地道的“村里人”。
喜欢带着闲适品着农家菜。靠在藤椅上,肆意地享受着午后的阳光,悠扬的藏歌在耳边萦绕,闭上眼是草原、牛羊、牧羊姑娘、康巴汉子,如果城市是现代人金钱主要的“来源地”,那么乡村就是现代人精神的“魂归处”。与幼时在农村长大的我而言,更是如此,听不了城市车水马龙聒噪的鸣笛声,却能接受清脆的鸡鸣声和咧嘴龇牙的狗吠声,农家的饭分量足,农家的茶随便喝,农家的人热情又好客。咬一口舒坦鸡,清淡软糯;喝一口羊肉汤,汤白似奶无膻味;尝一口豆腐鱼,豆香味与鱼鲜味四溢;品一口双泉水茶,清香醇爽。自是农家自在,安详静谧,闲适淡泊,虽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却也是远离繁华与喧嚣的一方“净地”,这里不行茶道,却自有一丝“和、敬、寂、清”的茶道之意。
喜欢听着故事感受农家人。知足常乐、热情好客是农家人的淳朴性格。“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呼儿催放犊,宿客待烹鸡”几千年来,传统还是在延续,诗篇里是如此表现,现实中也是如实体现。西北人好客,每逢家中来客,总带着“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爽与大方,现杀现宰的牛羊,现摘现采的蔬菜,火炉上放上预热的酒,寒暄叙旧里,邀客人上炕、菜上桌,吃着满桌可口的菜肴,喝着谷酒,划着拳,攀着亲戚,聊着家里的事,聊着经历的过往,聊着上一辈的辛勤,聊着很久远、很久远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故事。
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想起友人说的一句话“我不怕在村里开车,村里的路看着多数是土路,但纵横交错的小路总能出去”,或许是因为乡间风光让人心情的释然,或许是没有繁华喧嚣的沉重感,或许是没有规则束缚的紧张感,自然本就是事物原本,人如此,物亦如此,恰若原汁原味农家一碗汤,显不出品位,却能喝到心坎里。此刻的乡间又是村里的牛羊叫、鸡犬吠,那深深的回忆里,叔伯举着鞭牵着黄牛,石磙在田里的压碎土块,播种机将一粒粒麦子漏进泥土里,圈圈印记里透着那个时代农民的勤劳善良与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