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遇上牧羊人,杀还是放 [复制链接]

1#

年,四名美国海豹特种兵在阿富汗,正前往巴基斯坦边界执行秘密侦查任务,要捉拿一名塔利班领袖。根据情报,这领袖带领一百四十多名火力强大的民兵,藏身于山区村落里。

四人小心翼翼沿山路前进,务求不被当地人发现。但不久,他们遇上两名带着百多只山羊的阿富汗牧羊人,以及一名十四岁男孩。这三人都没带武器。美军用枪对准他们,要他们坐在地上,接着争论该如何处置他们。由于四名士兵都没带绳索,不能把他们绑起,再另寻藏身之处,加上时间紧迫,只能迅速决定杀掉或者放走他们。

问题来了:如果读者是这四名美军,会选择杀掉还是放走三人呢?

也许你会认为自保乃人之常情,若放走他们,他们就可能向塔利班通风报信,最终威胁自己与同袍的人身安全,所以应该选择杀死他们;也许你会迟疑不决,毕竟这三人看来是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他们事后也不一定会向敌人告密。所以,如果现在杀死他们,便可能滥杀无辜,违背人性良知。

四名美军在当时也面对同样挣扎。有人主张该杀、有人反对、有人犹疑不决;但时间不容许他们再争辩下去,四人最终决定投票。投票结果与事态发展是怎样,先卖个关子,文末便道出结局。重点是,从这则真人真事中,我们学习到什么?

道德两难的困惑

我们会发现,在这件事中作何种选择,都会感到若干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源于害怕自己做错决定,错误地杀死无辜生命,或者最终害死自己与同袍;当然,也许你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是对的,但当你要向他人交代或者设身处地认真思想的时候,亦很可能开始疑虑自己的选择是否真的那么想当然正确,并会担忧他人是否赞同自己的做法。

受这种压力与困惑之苦,正正是哲学思考的一大驱动力。我们会为自己的抉择感到焦虑,希望弄清楚事情的对错,尤其是当我们发现歧见双方彼此都好像有点道理的时候。譬如,在上述个案里,人们之所以犹疑不决与争持不休,是因为有两个我们日常信奉的道德原则:“保命是天经地义”与“不该杀死无辜”,原来是彼此冲突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想清楚两种原则孰轻孰重,或者,特定情况下哪种原则较为适合。这就是所谓的道德两难。

思辨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在真实人生之中,我们所面临的道德抉择,甚少如上述案例那么生死攸关、燃眉迫切。但在现代社会,我们都会为大大小小的公共议题进行论辩,判断其是非对错、公义与否。

思辨的可贵之处在于人们可以持不同的信念立场,也可以为自己的立场在公共场合上进行论辩,说服他人。在今天的网络空间中,我们时常都会听到相关的歧见与争辩。思辨的目的,本来是让人们更了解不同立场,各自的理由又是什么。通过来回的理性论辩,自己最后再作成熟恰当的判断。不过,近年网上不少的辩论,却愈渐令人灰心,人们不是自以为持真理之剑,就是认定对方是愚蠢不可救药之徒。这正是论辩的最低层次:歧见双方互相叫嚣、攻讦,正如常见的中西医之争中辩论双方经常上升到人身攻击。并没有去真诚地思考谁是谁非、在分歧之间寻找可能的共识。中国坊间有句俗话叫“讲理的人对事不对人,屈理的人对人不对事”最能体现出某些辩论中双方的本质。

如果要重拾真正的论辩艺术,就需要回归理性,不但需要耐心聆听歧见者的想法,更仔细地考量对方的理据,也需要自我检视,搞清楚自己抱持哪些信念,又为什么抱持这些信念,反省己身,不把自己当成真理的发言人。

迈可桑德尔《正义:一场思辨之旅》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

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迈可桑德尔(MichaelJ.Sandel)曾经写过一本《正义:一场思辨之旅》。这本书脱胎自他在哈佛大学教授的哲学课,他的课程在哈佛大学里是深受学生欢迎。由于这本书的受众是一般人,所以没有读过哲学的人都适合阅读——尤其是高中生,不论是校内面对通识课,或是面对校外的热点,这本书都是上佳的思辨指南,带领人们走进各种有趣又富启发性的个案分析与讨论之中。

事实上,本文开头的“美军遇上阿富汗牧羊人”的个案,正是摘录自这本书。这亦是本书的特点之一:作者通过各种真实的个案与议题,解释各种本来深奥艰涩的道德理论与正义思想,真正做到“深入浅出”,亦令内容极富趣味。这本书还有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探究各种议题的时候(包括同性婚姻、代孕、囤积居奇、一夜情、增加烟草税等等),并不偏倚任一立场,能够公允地指出歧见双方背后其实都有各自深刻的理由,并显示各种哲学思想如何令我们更好地把握与分析当中的争论。这本书的内容发人深省,行文亦生动有趣,任何喜爱思考与论辩的人都不可错过。

最后,说回美军的结局。四人投票的结果是放了牧羊人(四人中有一票弃权)。投下关键一票的人,鲁特尔,事后却后悔不已。因为放人后一小时后左右,他们四人被一百名持半自动步枪与火箭炮的塔利班包围。鲁特尔的三名同袍在激战中丧命,一架赶来营救的直升机也被击落,机上十六人全部阵亡。也许,读者看到这里,会说他愚蠢不已(事实上,鲁特尔本人也认为这一票会永远折磨到他进坟墓为止)。但是,鲁特尔是凭着事后的惨剧才认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然而现实中一个选择的后果是怎样,往往难以预料,甚至无法判断。当在对一件事抉择的时候的后果是不确定的,是否应该为我们的道德抉择作为判断的因素,当中的道德对错往往是很难判断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