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社科学术圈推送的第篇文章《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第8期上刊发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谈博士生培养的笔谈会内容。多位博士生导师就论文选题与人才培养、生源质量与人才培养、课程学习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治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畅谈了指导和培养博士生的体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简称“全国百篇”)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篇。该评选自年开始,至年以后不再开展。指导学生获奖年份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刘桂生(清华大学教授):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都有为(中科院院士):、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房忠贤(国防大学教授):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柯伟(工程院院士):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钱海皓(*事科学院原副院长):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戴立信(中科院院士):、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陆祖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提名)、年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论文选题与人才培养顾明远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里,要使博士生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谓帮助博士生选择论文题目,实际上就是帮助他们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因素,在研究工作不断向纵深进展中,经过反复比较、分析、论证和调试,逐步明晰主攻方向和战略目标的过程。社会科学的科研课题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课题略有不同,往往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很难把课题分解,有时候导师的研究课题并不适宜学生做,另外博士生的学术背景各异,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也不一致。这时,作为导师,应根据博士生的不同背景、不同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我们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博士生不知道选择什么题目。看了许多书,觉得问题一大堆,理不出头绪,不知道选哪个好。这就需要导师耐心地和他们讨论,了解他们对各种问题了解的程度、收集资料的情况,向他们介绍本学科当前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前沿问题,通过讨论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集中到一个他们可以完成的课题上。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博士生对课题的选择贪大求全。题目选得很大,面铺得很宽,动不动想建构一个什么理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劝他们选择一个小题目来研究,这样才能研究得深入,做出有水平、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大题目是很难研究的,因为社会问题很复杂,很难由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结果。教育领域里有许多宏观的大问题,很难由一篇博士论文来完成,但教育领域中也有许多具体问题,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理论来回答。因此,在选题上,既要引导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