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李广战绩平平,却远比卫青霍去病出名,只
TUhjnbcbe - 2024/4/1 16:51:00
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01203/8458713.html

卫青、霍去病的能力确实比李广要强太多,然而诗句的影响力太大了。在文人的渲染下,李广似乎才是战神,只因为后世诗人太喜欢李广而不太喜欢卫青、霍去病,尤其是唐宋。

01卫青的真实战斗力

卫青是现在的山西临汾人,是女奴的私生子,出身低微,童年时期被人当做牧羊童使唤,可卫青完美诠释了“出身低微不代表将来成就低”,牧羊童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

稍大后,卫青成了骑奴,依然是奴的身份,却练就了一身马上功夫。再后来卫青有幸进入上林苑建章宫当差,在这里认识了公孙敖等一批武艺高强、骑术精湛的朋友,经常切磋,武功精进。

更重要的是,卫青有一个好姐姐卫子夫,卫子夫深受汉武帝宠幸,卫青也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公元前年,汉武帝派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卫青四人各自统领一支队伍进击匈奴,只有卫青取得胜利,自此以后更得汉武帝重用。

此后,从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卫青在对匈奴作战中屡战屡胜,无一败绩,简直神一般的存在。他收复了河套地区,扭转对匈奴作战的不利局面,也曾征战千里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威震大漠,草原上的“天之骄子”单于也惶惶如丧家之犬。

此前一直对匈奴作战未能取胜的汉武帝龙颜大悦,他也从不吝惜对这个小舅子卫青的赏赐,封侯、封大将军、封统帅、封大司马,直到卫青去世,还让他陪葬茂陵。

02霍去病的真实战斗力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是卫子夫姐姐的孩子,“外甥随舅”,霍去病和卫青一样年轻有为,能力出众。霍去病的出身也很低微,也是个私生子,命运就是这么巧合有趣。别看霍去病出身不高,却也胸怀大志,《史记》记载: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公元前年,霍去病轻装简行,长途奔袭,带领汉军斩敌两千多人。公元前年春,霍去病再次深入敌境,穿插迂回,出其不意,俘虏匈奴八千余人,同年夏天,霍去病指挥汉军再次干掉三万多匈奴,秋天又收编了匈奴数万人。

仅仅一年的时间,匈奴损失兵力好几万,匈奴首领都要哭了,可是祸不单行,仅仅两年后,霍去病又俘虏了七万多人,匈奴一下子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实力和大汉干硬仗了。

想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人家匈奴也完成了统一,草原上各个部落成为一体,变成可以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重要力量,只不过秦国的军事实力太强,匈奴一时不敢南下。

让匈奴没想到的是,堂堂大秦寿命竟然这么短暂,秦末天下大乱,汉初民生凋敝,匈奴趁机大举南下,白登之围差点把大汉的皇帝给干掉。

自此以后,汉朝对匈奴基本是和亲政策,一个劲地给匈奴送东西,和后来的宋朝没啥两样,只不过汉朝一直在积蓄实力。到汉武帝的时候,实力是有了,军队也有了,不过缺少良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

卫青和霍去病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个缺陷,两人既是亲戚,又都是良将。霍去病的作战能力是一流的,智勇双全冠绝古今,他经常带兵深入敌后,以战养战,用兵也不拘一格,常常打得匈奴错手不及,封狼居胥也成为代代相传的美谈。

03李广的真实战斗力

李广的战斗力,只能说一般般,比起卫青、霍去病差很多。汉武帝在试将时,李广是和卫青一起,各自率领一支队伍出发的,结果李广大败,被匈奴俘虏,卫青则杀敌七百余人。

这一时期有客观因素,比如匈奴主力多达三十多万,汉武帝低估了匈奴的战斗力,派出去的人本来就不多,还分为四支队伍,李广遇到的又是匈奴的精锐,失败其实在所难免,可人家卫青偏偏就取胜了,你说气人不。

李广不是没有能力,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比如在吴楚七国之乱中,李广率兵冲锋在前,在平定叛乱中立下战功,也曾经做到上郡太守、未央卫尉、骁骑将军等官职。在对匈奴作战中也曾经多次取胜。

在汉文帝时,李广就因为进攻匈奴有功被封为汉中郎。在镇守边关时,李广擅长防守,在他防御的地盘,匈奴屡屡受挫,只好转向其他防守薄弱的地区,所以才有了后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称赞。

不过李广的失败更多,公元前年,他以骁骑将军的身份参与马邑诱敌的活动,结果两手空空而回。公元前年,李广兵败被俘,后逃回,按理说要被斩首的,后出资才赎为庶人,在家闲居两年。

公元前年,再次被启用多年的李广在定襄攻打匈奴时,依然没有建功。公元前年,李广与匈奴作战时再度失败,羞愤自尽。

04李广为何难封侯

李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可谓是三朝元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李广确实是立了功,可偏偏没有被封侯,着实可惜。

首先是李广自身的原因,一是缺乏政治眼光,这点还真不怨别人。就说李广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吧,李广乱军之中夺敌旗帜,立下头功,可是李广却接受了梁孝王的将印。

梁孝王是谁?是汉景帝的弟弟,手下士卒众多,是相当有实力的藩王,当然也是汉景帝重点防范的对象。表面上看,因为窦太后宠爱梁孝王,汉景帝也过答应今后传位梁孝王,可是又有哪一个皇帝真愿意这样干的呢?

李广没有看出其中缘由,没有看到削藩的大趋势,傻乎乎地接受了梁孝王的将印,这让汉景帝心中很不爽,所以李广回朝后并没有得到什么赏赐。

另一方面是军功制的原因。汉文帝、汉景帝在对待匈奴问题上都是防守为主,这是李广的特长,匈奴打李广不好打,遇到李广防守的城池便会绕道而行。

汉武帝对待匈奴则是进攻为主,这正是李广的短处,却是卫青、霍去病的长处,结果在进攻的时候,卫青、霍去病经常取胜,李广则屡遭失败。

根据汉武帝时期的军功制,要想封侯,必须要立下大功,比如斩敌上千人、俘虏匈奴的高级将领等。李广防守没有问题,可防守不是主动出击,灭敌不多,在后来的主动出击中,又没有大的功劳,所以导致李广到六十多岁了还没有被封侯,连曾经李广的手下都被封侯了,李广心里能平衡吗?

05诗人偏爱李广的多重原因

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明显看出来李广与卫青、霍去病的差距,而且差的还不是一星半点,可为何后人还是赞美李广更多呢?这当然得感谢文人,尤其是唐朝的诗人。

当然首先感谢的是司马迁,正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极力美化李广,才给后人提供了素材。司马迁是个失意的文人,一个史官,一生壮志未酬,心中难免失落,因此对李广这样的悲剧人物格外关心。

更重要的是,司马迁从汉武帝身上看到了好大喜功,看到了与民争利,看到了秦朝的影子。他担心汉武帝一直这样进行下去,会重蹈秦朝的覆辙,故而反对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在为李广写传记的时候也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第二要感谢唐朝的诗人。其实从《史记》出来后一直到唐朝,几百年间李广这个名字并不被人熟悉,直到唐朝几位诗人广为传播,李广的事迹才被更多的人看到。

比如杜甫“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温庭筠“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李嘉祐“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

其中最典型的三句诗,向人们展现了李广的三个典型形象,一个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展示的是李广超乎常人的射箭技术,本领高强。

第二个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流传非常广,塑造了一个威震敌胆的形象。唐朝时期一直有突厥、回鹘等骚扰,只不过唐朝前中期实力强大,这些游牧民族尚未威胁到唐朝。

到了唐朝中晚期,随着实力的衰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便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百姓苦不堪言,诗人更是期待出现李广式的英雄人物,抵抗游牧民族的侵扰。

按照晚唐的实力,能够抵挡住侵扰就算不错了,更不奢望像卫青、霍去病那样收复疆土了,所以借李广言明志向更靠谱一些,否则会被认为痴心妄想。

第三个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揭示的是李广虽有能力、立下战功,却命途多舛、无法建功立业的悲剧形象,这也是为何唐朝诗人更喜欢李广的原因。

唐朝时期已经有了科举制,文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然而竞争非常激烈,难免有一些落榜的文人,甚至屡战屡败。后来他们发现李广大小战斗七十余次,也没有被封侯,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故而喜欢拿李广说事。

最后是因为卫青和霍去病有一些污点,他俩都是典型的外戚,卫青也有极尽谄媚巴结汉武帝的形象。汉朝毁就毁在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控朝政,外戚的形象一直不是太好,而且汉武帝和卫子夫后来还闹了矛盾。

卫青和霍去病的后代形象也不尽如人意,比如崔颢“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骆宾王“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罗隐“四海霍光第,六宫张奉营。”

这些诗句写的是卫家和霍家权势熏天的形象,其实是讽刺当时唐朝一些权贵,只顾着贪图享乐,却不顾百姓生死,还引狼入室,搞得民不聊生。

一正一反,卫、霍两家和李广家相比较,李广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了许多,再加上诗人们从李广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借助李广表达自己的失意或者志向,李广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后世诗人也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青、霍去病。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广战绩平平,却远比卫青霍去病出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