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爆惊人之语:小学班干部制度培养“汉奸”
郑渊洁又出惊人之语。 学者称错在办学教育理念 本报官方微博投票近5成友呼吁取消 最近,童话大王郑渊洁一条微博引发热议,微博称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并列举三个特点:1.为强权效力;2.告密;3.奴役同胞。微博还称,发达国家小学没有该制度,建议取消,让孩子平等成长。 截至发稿前,1015人参加了《广州》官方微博的投票,45%的友呼吁取消班干部制度,让孩子们平等成长。而13%的友则认为,不该取消,班干部制度能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38%的友认为问题的根源在大人。 学生干部掌握隐含权力 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一项国内《初中生的班干部角色认知调查研究》,大多数学生认可班干部的任务分配权、决策权,不认可班干部的人员调动权、惩罚权、优先获得荣誉权。但无论是班干部还是非班干部都认可这种隐含权力的存在,然而对于权力的范围大小,不同人存在不同认识。 教育学者熊丙奇也对表示,中国的教育管理制度没有定位好学生的角色,滋长了学生的权力意识,与平等原则相违背,“异化了教育的本质”。 班干部制度该取消吗? 郑渊洁的论调一出,引起许多友的共鸣,也有友持相反的意见。 “步美-小百合”说,当班干部培养不了心,应该让孩子们轮流负责具体的任务,而且必须是服务性的任务。 也有友表达了相反的观点,称“班干部制度能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陶然舟”也持赞同的态度,“班干部是激励,锻炼,不宜简单取消。” “莫斯科手札”表示,很多中小学班干都挺好的,得到锻炼,提升跟人沟通的能力,很优秀,也成为正直的人。 熊丙奇表示,“这种制度导致班级官场化、官僚化,培养的是学生等级观念,学生失去了独立人格”。 [1][2]下一页专家呼吁学生自治 有专家指出,班干部虽像个“学生官”,但与社会的官有质的区别,班干部最重要的职责是服务。因此在选拔中如何淡化权力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感,这才是关键。“‘小*当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阶级观念。” 熊丙奇提倡学生自治,鼓励学生成立小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学生提出自己的主张,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负责人,从而培养服务意识和意识,“回归到培养公民的教育本质上来”。 (李华、何涛)
前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