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初,也就是鲁夫赖战役结束两周后不久,一名打扮成青年男子的女孩在数名军人和使者的陪伴下出现在法王的宫廷中。女孩年仅17岁,深色的头发已剪成战士的式样,令人颇为惊奇。她的身材也不算高大,颈部粗短,紧连双肩,显出农村出身的健康体格。她不通文墨,说话时轻声细语,但言辞却亲切爽朗,有时还让人觉得过于虔诚。然而,令当时的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看似平凡的姑娘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震撼整个西欧,并且撼动如日中天的英格兰-法兰西王朝的整个基础。她便是圣女贞德。
贞德于年1月6日出生在法国东部,香槟、洛林、巴尔领地交界处,名叫栋雷米(Domremy)的小村庄。双亲虽然也是乡村出身,但依靠自己的勤劳,这个家庭维持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几乎无人可以避开战火。15世纪20年代后期,勃艮第的袭击已波及栋雷米。按编年史学家的记述,贞德此时听到了一些特殊而且神圣的“声音”,感到自己应该担负起为国效劳的使命,前往希农拜见查理七世。年5月,她求见附近沃库勒尔的法军守将罗贝尔·德·博德里古,请他施以援手。
牧羊女贞德罗贝尔·德·博德里古是吉斯伯爵勒内的侍从及公文连署人。像那个时代的小贵族一样,他经常与周围的领主争斗不休。罗贝尔认识贞德的父亲,知道他受到村里族人的尊重,因此他对这个善良的家庭也比较和气。此刻,面对这个洋溢着爱国热情的牧羊女,罗贝尔的回应是叫来护送她到此的亲族,并亲自嘱咐他:“给她几个耳光,把她带回到她父亲那!”
贞德并未气馁。几个月后,她再次拜访罗贝尔·德·博德里古。也许是对少女的勇气颇为惊讶,虽然拒绝了她的要求,但罗贝尔并未强行赶她回去。贞德在城内亲友家住了下来。她那虔诚、明智而温和的举止感动了城内的很多人,甚至影响到了罗贝尔身边的士兵,令罗贝尔开始怀疑她是否被魔鬼附身。于是,守将突然带着教士对牧羊女展开驱魔行动,但除了换来她的抱怨外一无所获。此后,罗贝尔渐渐改变了态度,而贞德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连勒内的岳父洛林公爵查理二世也召她前往南锡(Nancy)征询建议。贞德大胆地要求公爵派勒内护送她前往南方的法国宫廷,但勒内正忙着准备对梅斯及其周边地带的大规模攻势。洛林公爵并不在乎查理七世的事业,拒绝了这个要求,不过还是赏赐了一些钱财和安全通行证。
从洛林宫廷返回的贞德有些失落,但很快一个令她振奋不已的消息传到了沃库勒尔—罗贝尔·德·博德里古写给宫廷的信终于有了回应。在周围人的建议下,查理七世派科莱·德·维埃纳(ColetdeVienne)来到沃库勒尔命令罗贝尔将她护送至宫廷。罗贝尔如是照办,并送给贞德马匹和宝剑,沃库勒尔居民也为她准备了男子衣服,以避开女子在路上可能遇到的危险。当贞德在让·德·梅斯(JeandeMetz)、贝特朗·德·普朗吉(BertranddePoulengy)、科莱等人的护送下走出城门时,沃库勒尔守将以一种习惯性的祝福口吻向起程的人们说道“走吧!出发吧!让该发生的发生吧!”
虽然年2月末的大部分法兰西领地都充斥着各种暴力流血事件,但令人惊奇的是,贞德的队伍在横穿敌境及前线的漫长旅程中几乎毫发无伤。大约在3月4日,她到达希农。两天后,她被带到希农城堡的大厅中。这里已挤满了查理七世的随从和支持者,他们都非常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牧羊女。当然,贞德也未让他们失望,众目睽睽之下,她很快便从人群中认出了隐藏的查理七世,引起了人们的赞叹。法王没有立即授她军职,廷臣们的意见也并不统一:以乔治·德·拉特雷穆瓦耶为首的主和派还在与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联系,试图分化敌人的阵营。拉特雷穆瓦耶打算像以往一样招募外国佣兵应付战事,并未正眼看待这名牧羊女。查理七世的岳母约兰达及其支持者则持相反观点,但他们已被拉特雷穆瓦耶一伙排挤到边缘位置。
贞德来到希农贞德只好在希农城里度过了一段无聊的日子。她在这段时间内认识了阿朗松公爵让二世。年轻的公爵刚被英国人释放,急于雪耻的他打算从英军手中夺回自己的公爵领地。相近的年龄和观点很快令他们成了亲密的战友。贞德甚至亲切地称阿朗松公爵为“我的好公爵(此处的“好”也有“俊俏”之意,是当时人们表达亲密关系时的用语)”。
数天后,查理七世做出了决定—将贞德带到普瓦捷,让她接受各方人士的审查。虽然这让贞德颇为失落,但她很快就再一次通过了考验。学者们研究一番后,递交了结论“在她身上没有找出任何邪恶,只有善良、谦恭、贞洁、虔诚、正直、淳朴”,他们建议应允许贞德前往奥尔良,以便“在那里显示奇迹”。现在,没有人能阻止贞德上前线了。不过,她还得先在图尔待上一段时间。约兰达也在为女婿提供人力和物资上的援助。她深知一旦奥尔良沦陷,法军在卢瓦尔河流域的势力将土崩瓦解。
而贝德福德公爵约翰早就有征服安茹,把它作为私人采邑的打算。如果奥尔良沦陷,面对顺流而下、数面夹击的英军,安茹家族也难以独善其身。作为整军计划的一部分,贞德在图尔配备了作战的盔甲、旗帜和宝剑。随后,她又和学者们赶往布卢瓦—法军的最后集结点。人们正在那里囤积物资,修整器械。中立的领主将领开始加入援军队伍。将领们此番不仅要将补给运进城内,还要尽量给围城的英军一点颜色瞧瞧。而集合期间,牧羊女的事迹已开始广为流传。贞德自由出入于士兵之间并再次表现出了惊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虽然她毫不犹豫地指责士兵们的劣行,要求他们—无论阶层和出身—都必须反思,但他们还是非常尊重,甚至是爱戴这位言辞和举止都十分得体的牧羊女。贞德对混杂军营的营妓深恶痛绝,认为她们是军纪败坏,引人堕落的罪魁祸首。牧羊女勒令这些人离开军营,甚至一度还拿起剑追逐她们。
奥尔良的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早春时,让·波顿·德·桑特拉伊曾率奥尔良使团到北方向勃艮第公爵腓力提出建议:如果解除围城,就将奥尔良置于公爵的保护下,并允许公爵任命总督;城市的收益也可在英王亨利六世与奥尔良公爵查理间平分。腓力并不介意接收堂兄的城市,在4月同意了奥尔良代表的提议,但摄政贝德福德公爵约翰却断然拒绝。他认为英国已为这场战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付出了高昂代价。摄政不能容忍腓力摘走属于英王的果实,声称“摇晃树枝后,旁人趁机掳走枝头雏鸟(的行为)会令我火冒三丈”。于是,勃艮第和英国人之间再生龃龉。腓力的回应是撤走了围城的勃艮第军队。得知敌方阵营裂痕加剧的消息后—显然,这并不是乔治·德·拉特雷穆瓦耶一伙的外交成果—查理七世终于下定决心发起解围。
年4月26日,贞德随同法军带着运往奥尔良的给养车队—它们有数百辆马车,带有大批牲畜和补给—从布卢瓦出发。贞德骑着战马,高举一面白旗,上面绣有两位手执鸢尾花的天使像。
本文节选自《英法百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