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原始文学旧约中,雅歌对纯洁和坚贞
TUhjnbcbe - 2025/1/2 16:46:00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引言

两千多年来一直认为《雅歌》属于抒情诗,中国多数学者承袭这种传统观点。现在国内有研究者认为它是一部抒情性很浓的叙事诗。《雅歌》是一部希伯来人的民间婚礼歌曲集子,从而确定了《雅歌》是一部民间情歌集这一种说法。

关于《雅歌》的作者

《雅歌》又称“歌中之歌”,“完美之歌”。因《雅歌》开头第一句说:“所罗门的歌,是歌中的雅歌。”故而被认为是所罗门的诗作,称之曰“所罗门之歌”。但是,近代《圣经》研究者的考证成果表明,《雅歌》是后期希伯来文的作品,并不只出于一个人之手。《旧约次经·西拉赫之子耶酥之智慧书》引了《雅歌》,而西拉赫生活于公元前2世纪许。由此推论,《雅歌》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世纪。因而,有人认为,《雅歌》并不是所罗门之作,而是所罗门以后的人的作品,诗中的所罗门这个名字,并不是原有的,而是后人加上去的。

对《雅歌》内容的不同看法

对《雅歌》的内容主要有三种不同看法。第一,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观点认为,《雅歌》的诗意假托世俗的爱情,象征神人之间的爱,即上帝亚卫与他的选民之间的爱。正是因为有了《雅歌》是犹太教的圣殿的建造者所罗门所作,《雅歌》不是一般的世俗情歌这两种说法,才使得《雅歌》能够被祭司们接受和理解,得以编入《圣经》之中。

中国也有类似误解。《诗经·国风·周南》的第一篇“关雎”明明是写:“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苗条形象使他寤寐不忘,他整天地想:要是能热热闹闹地娶她到家,那是多好!”但是,汉代儒家诗论的代表作《毛诗大序》却说:这篇诗是“歌颂周文王后妃太妣的美德,是周公用来教化天下,匡正夫妇伦理关系的,它的中心思想是进纳贤才,不是迷恋美色。”显然,这是汉代的儒家学者强加上去的封建说教,将这篇优美动人的情诗或婚礼乐歌解释为教育感化人的诗歌。真是与其原意失之千里。

第二,与上述观点正相反,有人认为《雅歌》并不是宗教诗,它表现了古代名王所罗门的爱情。在这种观点下,又有着各不相同的具体说法。国外有人提出一种假设,以为所罗门之所以创作《雅歌》,是因为他的作为埃及法老女儿的妃子有着一身黑色皮肤,得不到耶路撒冷的人的尊重,所以才作诗美化她。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本诗是写所罗门与牧羊女的爱情故事。或说所罗门在山中遇见美貌绝伦的牧羊女,按捺不住爱慕之情,向她求爱。牧羊女却翩然躲入山林,所罗门千方百计要再次见到这位美女的面,却都未能如愿。

于是只好装作牧童,对牧羊女唱歌、求情,使牧羊女情不自禁地堕入了爱河。牧羊女终于接受了所罗门的爱情,随所罗门王入宫举行了婚礼。或说所罗门王外出之时见到一个美貌倾国倾城的牧羊女,非常喜欢,强行接入宫中,用王权的显赫气派,宫廷的荣华富贵,男子的柔情蜜意引诱牧羊女。可是,牧羊女丝毫不动心。她在宫中不忘旧情,魂牵梦绕地思念着她心爱的牧羊情郎。这种真挚深情感动了所罗门,所罗门不忍伤害牧羊女,终于还她自由,让她返回到牧羊情郎的怀抱之中。

第三,有些学者既不同意神人互爱之说,也不同意君王爱慕民女之说,认为这是一部民间情歌。国外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普鲁士驻大马士革领事维茨斯坦。当时,维茨斯坦寓居与巴勒斯坦相毗邻的叙利亚。叙利亚的农民在结婚后第1周举行婚礼节,新郎新娘特意地装扮成国王和王后的样子,而村上的人们围着他们载歌载舞。年时,维茨斯坦仔细地观察了叙利亚农民的婚礼场面,发现叙利亚人在结婚庆典中所唱的歌曲与《雅歌》非常相似。

此后,经反复的比较研究,研究者们认为,这样的婚礼歌曲很早就在近东地区普遍流传着,《雅歌》是一部希伯来人的民间婚礼歌曲集子,从而确定了《雅歌》是一部民间情歌集这一种说法。中国也有研究者持这种看法。朱韵彬先生对《雅歌》是写君王恋爱的说法进行了批评,认为:《雅歌》一共8章23节,其中20节全部是写牧羊女与其情郎的相见、相爱、误会、结合等等。

只有3节是描述君王婚恋的。譬如,第1节诗以所罗门王朝众多女子众星拱月般地爱慕君王的艺术氛围,来烘托男女主人公(牧羊女与牧羊情郎)的爱情的热烈。第7节诗采用插叙的艺术手法,描写了展现在旷野间的王家婚礼的场景,来反衬牧羊女与牧羊情郎相爱的情景。第18节诗以王子王女间的爱恋来与民间青年男女的相爱形成对比。显而易见,诗中插入王家的婚恋的描写,是为了突出民间青年男女的爱情这个主题。朱韵彬先生的最后的结论是:《雅歌》的基本情节是“写一对男女青年在山野林间,在田园收场,在竹篱茅舍中相见、相爱、相许、相从的过程。”

对《雅歌》诗体的不同意见

对《雅歌》的诗体问题,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说这是一部诗剧。理由是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第二种观点说这是一部抒情体牧歌集。持否定意见者认为,《雅歌》不是以短小的抒情诗为体裁,而是一部有情节线索可寻的叙事诗。第三种观点说这是一部民间情歌汇集,它采用男女双方对唱应答的表述方式,洋溢着浓郁的民歌气息。

笔者认为,民间情歌集的说法比较合理。诚然,如果将《雅歌》拆散看,大多数诗节都可以独立成章。但是,《雅歌》确有情节、人物,还有统一的情调和线索。由此看来,《雅歌》原先可能不是一时一人所作,而是民间口头创作,由许多短小的诗歌组合,经过祭司系统化的编纂整理,加工而成。

《雅歌》赏析

《雅歌》对青年男女之间热恋中的狂热和激动,表现得那样朴实而优雅。《雅歌》中的许多诗成功地运用比喻等艺术手段来抒发情感,使纯真的爱情和质朴的大自然交融在一起,飘溢着清新自然的生活气息。《雅歌》的比喻具有希伯来人独特的民族特点。由于希伯来人原是游牧部落,后来移居迦南,而迦南是“流奶滴蜜”之地,盛产葡萄、石榴、枣子、橄榄、无花果等多种水果。

因而《雅歌》用来作喻体的形象事物如奶、蜂蜜、小鹿、山羊、石榴等等,自然而然地与希伯来民族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念、审美需要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希伯来人的审美心理定势。《雅歌》对纯洁和坚贞的爱情予以高度的赞扬。诗中不仅没有冷漠的宗教训诫,而且有些诗句与禁欲说相背,诗中青年男女在表达爱情时,不受任何约束,大胆坦率,直截了当。

所写的是,当女主人公知道情人要离开她到远方去放牧时的寝卧不安之情。“寻找我心所爱的,/我寻找他,/却寻不见”这重复两遍的诗句,表现出了焦虑、哀怨、缠绵、缱绻等万千情思在她的心头交织一起,已经使她简直如醉如痴,不顾一切。关于这个问题,牛庸懋先生有段精彩的论述,认为:与中国的《诗经》和古乐府中的恋歌比较,《雅歌》要来得更坦率明朗一些。前者中的男女主人公被写得总有点儿扭扭捏捏,不象《雅歌》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那样奔放和狂热。

致于中国宋元以后的词和曲,有些情诗虽然也写得很大胆,却又未免秽亵了些,没有《雅歌》的爱情诗那么优美。这种诗歌风格上的差异,是由中国与希伯来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差异所造成的。有种说法认为,外国人的恋爱是“抢”来的,中国人的恋爱是“偷”来的。与古代中国人不同,古代希伯来人毕竟没有儒教那套节制人的情感的礼仪的束缚,因为在犹太教看来,男女两性之间的互相爱慕乃是由神的意志决定的,因而也就不必去偷偷摸摸了。

结语

《雅歌》的比喻具有希伯来人独特的民族特点。《雅歌》在酬歌应答这种形式上展开和结构成一个艺术整体,其中,新鲜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反复的手法,白描的口语,随处可见,反映了希伯来人民间口头创作的特色。诗篇充分地刻划了恋爱心理的复杂层次和微妙变化。《雅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世界古代文学中最优美的情诗之一,千百年来,诗人,画家、音乐家都把《雅歌》当作无底的艺术甘泉。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始文学旧约中,雅歌对纯洁和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