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近日,盟委宣传部、盟妇联共同举办我心向党系列活动之“时代新人说——人民的小康”主题演讲比赛,以此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展现新时代女性爱党、爱国、爱家的美好情怀和共建共享的幸福生活。
比赛现场,选手们通过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语言,讲述了我盟广大妇女姐妹紧紧围绕盟委中心工作,用最美的芳华和辛勤的汗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推广全域旅游、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兴安盟“五区建设”贡献巾帼力量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选手的演讲内容吧!
“绣”出美好生活
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五小学阿苏如
栩栩如生的刺绣框画、雕龙画凤的刺绣被褥、几何花纹的绣花桌旗、内敛大气的绣花蒙古袍……这是参观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文化博物馆之后,给我留下的一个个深刻印象。
在参观文化博物馆时我不仅看到了蒙古族刺绣技艺在得到传承,同时还听到了图什业图儿女用针尖“绣”出美好生活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王金莲,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的一名普通家庭妇女。年,王金莲的丈夫出了一场车祸,原本平静温馨的生活被打破,面对丈夫昂贵的治疗费用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王金莲只能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撑起这个家。她除了要种家里的50多亩地,还尝试过养牛、卖雪糕、绣枕头套,但收入微薄。年,王金莲一家被纳入贫困户。王府刺绣的重生,带给这个家庭一个转机。年,王金莲开始学习刺绣,第一次绣了一个莲花就挣到50元,她在兴奋之余也看到了希望。通过积极参加刺绣培训和不断的练习刺绣,王金莲刺绣技能越来越娴熟,收到的订单也不断增加,一米不到的绣品不出三天就能绣完,能挣到多元。
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翁根海拉苏嘎查的一名普通农民玉春。她平躺在炕上仰头,熟练地绣着一枝紫色的牵牛花。几年前,一场车祸造成她下身瘫痪,她几度轻生。接触刺绣后,她着了迷。年,她卖出了多元的绣品。瘫痪在床的她,谈起刺绣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心情很激动。她说:“我终于能为家里做事了!因为车祸躺了好几年了,不仅给家里带来了负担,整个人都垮了。年开始学刺绣,把心思都放在刺绣上了,不像以前那么胡思乱想了,就希望多绣多挣钱,补贴家用。”
赵霞,科右中旗高力板镇高林套海嘎查的一名普通牧羊姑娘。她以前是有名的“麻将头子”,年接触刺绣后,她甩掉麻将,成长为刺绣一级工,年收入3万元。赵霞说:现在收了40多名徒弟,以往的“麻友”变成了“绣友”,“大家比拼才艺,靠能力增收,这可比打麻将强。”
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刺绣起源于清代,是图什业图王府世袭传承的一种蒙古族民间工艺美术技艺。王府刺绣,起源于宫廷,传播至王府,发展到民间。历经数百年之风雨沧桑,王府刺绣不仅成为图什业图草原的致富产业而且更是成为了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艺术表达。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科右中旗成立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产业扶贫车间;年,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采取“企业、协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利用图什业图王府知名度,打造以蒙古族刺绣为主的王府刺绣扶贫产业。
截至目前,科右中旗个嘎查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期,共培训绣工人次。全旗从事王府刺绣的农牧民和城镇居民超2.1万人,产品远销呼和浩特、沈阳、北京、香港等地,已实现0万元的产销收入,成为科右中旗脱贫攻坚中一项重要富民产业。全旗名贫困户因王府刺绣产业发展受益,实现人均年增收元。
一次难忘的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文化博物馆参观,使我看到了富裕、和谐、魅力的科右中旗迈开铿锵有力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欢迎您朋友,到我家里做客,到我们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文化博物馆做客,到我们富裕、和谐、魅力的科右中旗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