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文学评论从整本书阅读中感受时代之美
TUhjnbcbe - 2025/2/9 17:18:00

编者按

播下阅读的种子,做好领读的使者,搭建互动的桥梁,让青年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世界,对话心灵,积蓄力量。在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传媒学院长三角智能传播研究院承办,《中国青年作家报》联合开展的第六届浙江青年阅读节上,主办方从青年学生的兴趣出发,从沉浸式阅读入手,鼓励青年读者将数字化技术充分融入深读之中,以新形式创制书评。今天本版刊登部分优秀稿件,并邀请三位中学教师“点评”,与青年读者一起,从“整本书阅读”中去感受和体会蕴藏在书籍中的文化、生活、时代之美。

从乡土寻根,重识我们三代人

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孙慧慧

费孝通先生所写的《乡土中国》是一本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解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通过阅读《乡土中国》,我解开了多年以来的一些疑惑。成长至今,我理解了自己和父母、祖父母三代人的思想变化,即生养于城区、从农村迁入城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三代人的思想上的矛盾和碰撞。

书中最有名的概念是“差序格局”,是指“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我终于理解了,我的父母生养在农村而后迁入城区,做事依旧喜欢用“熟人关系”,小到买菜、买手机,大到做生意、买房子,都要打听有没有懂行的“熟人”,从关系远近来判别买到的东西能否价廉物美、事情能否满意完成。

这点在世界各地的温商身上也有很好的体现。早期,温商以抱团做生意出名,大多是与信任的亲人、同族人或同村人合作,共同进退。而后“熟人社会”遭到城镇化的解构,新一代的温商不再有农村那样与生俱来的熟人圈子,原来依靠“血缘、亲缘和地缘”形成的企业家社会网络,慢慢被“同学经济”“宗族文化影响下的人格化交易”“业缘”网络等新模式取代。随着社会发展,原有意义上“熟人社会”虽然遭到了解构,但也有了新的内涵和模式。也就是说,“乡土社会”的表壳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在重构过程中其间的“乡土性”依然保留了下来,在现在和未来还会继续影响社会发展。

书中提到的父系宗族的社会现象,在今天的潮汕等地区还有较好的保留。在传统宗族文化中,男性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任务,随年纪增长逐渐肩负起更多家族兴旺的重任,这点与费老所说“长老统治”的社会秩序相近,而女性受到的社会期望较低,其社会责任往往被固化为相夫教子、贤惠持家,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这样的传统家庭对于生育也存在一定的男性偏好。

当下很多人常说“大城市放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灵魂”,在左右徘徊中,就出现了“漂浮”状态。当下青年也面临这样的纠葛,但大多还是选择努力扎“根”、期望归根,哪怕“飘”在世界各地,“根性”依然在。“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过去乡土社会的样子,看到了过去我祖父母的样子,看到了我的父母为什么会这样教育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痛苦的来源。

点评人:

福建惠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张家鸿

既联系自我成长环境又结合社会现实地对《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父系宗族等概念进行评析,在指出名著经典性的同时敞开自我内心,可谓言简意丰。

奇幻之旅,探索心灵的价值

浙江传媒学院学生黄佳佳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本关于牧羊少年寻找宝藏的寓言式小说。

这本书散发着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满溢着作者奇幻的想象。它精心设计的细节,蕴涵着普泛、无尽的人生智慧;率直、简洁、清新的字句,诉说着古老神秘的生命真相。

西班牙的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不愿成为神父,他梦想着云游四方,而非了解上帝以及人类的罪孽。当圣地亚哥赶着羊群睡在废弃老教堂的夜晚,他再次做了那个重复出现的梦: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存放着一笔可观的宝藏。阿拉伯人有一句老话:凡是发生过一次的事情,可能永远都不会再发生;但发生过两次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第三次。

梦境,是上帝赐予少年的预兆,是少年出走远方的起点,也是人类创世的想象。

漫漫旅途,读者能够与这位牧羊少年如影随形,去见证那偶然的六次奇遇,恍若于天涯海角拾起了碎片的身体,最终拼凑成完整自己。

走过西班牙的田野,圣地亚哥与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相遇,王告诉少年:“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着一个伟大的真理,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时候,宇宙的合力会帮助你。”这样的指引,是来自权威导师的指引。好的导师,属于寻梦时“新手的运气”。但除了运气之外,还要有战胜远征考验的坚持和清醒,才能成长。

当少年在丹吉尔被骗走了所有的财物后,才与清醒的自己相碰撞,“总是以理想的眼光看世界,不会用现实的眼光看世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一路的迷失与彷徨,化为坚定的足迹,少年最终站在了巨石之上,与太阳、风、沙漠乃至世界对话。他在金字塔下寻觅到了梦里教堂前的无花果树,挖出了国家和征服者都遗忘的宝藏。

依仗着对天命的参悟,牧羊少年从不放弃他的梦,而是倾听灵魂深处的心声,主宰自己的命运。

提到这天命似的梦境,定有不少的现实主义者鄙弃它俗气。与其说《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说教式的鸡汤,充溢着苦涩难懂的哲学思想,不如说它更像是寓言式的成人童话,治愈着成年人自我怀疑的伤口。与《小王子》的守护心灵本真的寓意相比,这本书更倾向于探索心灵的价值,教人如何走向灵魂的成熟。

无论是坚持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马尔克斯,还是不遗余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评论从整本书阅读中感受时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