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民间特有的日常用语,许多俗语的背后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对后世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不过在今天看来看,即便平时用不上,但了解一下俗语的含义,也颇有增广见闻的意义。俗语涉及的内容范围也很广,有动物、植物、天气、星象等。在众多有关动物的俗语当中,有一句叫“燕知寒门,狗知新婿”,其中说法便嚼之有味。
我们熟悉的动物中,狗和燕子在农村最是常见,尤其是狗,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养,它不仅可以看家护院,还能作伴玩耍。燕子是候鸟,每年3-5月份会从南方回到北方地区,在这里寻找配偶,筑巢,繁衍生息。到了9-10月份时它们又会迁飞往“南方”过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燕子通常会选择那些宽敞明亮、高大坚固的房子来搭窝筑巢,而那些矮小破败、摇摇欲坠的房子,通常不是它们的选择。
在古代农村,宽敞明亮的高门大户往往是富裕的象征,贫困人家的房屋多为茅草加黄泥建成,其本身就经不起风吹雨打,燕子在这样的房檐下筑巢,多半不牢固且容易掉落,伤及幼鸟。所以它们就会把筑巢地址选择在那些明亮高大的房檐下,这种情况下的鸟巢牢固耐用,不去人为破坏的话,往后的几年,燕子都会回到这个地方繁衍后代。久而久之,燕子的这种筑巢择地之举就被认为是“燕知寒门”的行为。其实燕子是一种聪明的鸟,它只是在为自己挑选相对安全的地方而已。
同样“狗知新婿”也是这个意思,狗是很灵性的动物,警惕性很高,家里来客,只要主人告知不能咬,它就会乖乖听话,反之,如果家里遭遇窃贼,它便会一直喊叫,引起主人的注意。在农村,新女婿第一次上门,狗也是不会叫的,还会摇着尾巴以示欢迎,就像见到自己主人一样。很多人表示不解,其实按照现代的观点来说,这跟狗狗的嗅觉有关。
科学研究发现,狗狗的嗅觉大概是人类的多倍,嗅觉感知能在两百米范围内被识别出来,其次对一些特殊的气味,比如发情信息也能在一两公里内被识别。除此之外,一些猎犬和牧羊犬的识别范围就更广了,它们光嗅觉细胞就高达两亿多个,可见其嗅觉有多远。所以,第一次上门的女婿,跟女儿相处时间较长,身上难免有女儿的气息,狗狗通过嗅觉,能分辨出外人还是自己人,所以它就不会乱吠。观之主人家对女婿热情招待,它也会摇尾欢迎。
不难看出,这句俗语有着一定的根据,它体现了两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古人长期观察的经验之谈。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反复观察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封建糟粕。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原因,有的能用科学的观点解释,有的不能。对于这些俗语,还是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