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计字左右
预计阅读时间10min
转载请在后台回复“授权”
美国顶尖学府,麻省理工,数学课,兰博教授告诉学生,楼道黑板上有高级傅里叶算式,希望学期结束前有人能解出来。
如果谁能算出来的,不仅成绩会加分,还会名扬全校,因为全世界没有几个人能算出来。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正确的解答第二天就出现在黑板上,这甚至都吓到了兰博教授,一个曾摘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
于是,兰博教授打算在课堂上让这位天才自己亮相,让全校一睹他的风采。
可当兰博教授询问是谁解答出了那道难题时,竟没有一个人承认。
兰博教授实在想不通,有谁会如此低调,放弃这个令自己扬名的机会。
或者,这个天才是在挑衅自己,根本不屑于出来“领奖”。
于是,兰博教授再次发出战书,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更难的题目,一道他和同事花了两年时间才解出来的难题。
如果那位沉默的天才如此狂傲,那就试一下这道题!
第二天早上,兰博教授和助理很早便来到学校,无意中他撞到一个清洁工正在黑板上乱画,兰博教授跑上去阻止,那个清洁工却迅速跑走了。
当兰博教授回过头看黑板时,他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黑板上写着的是正确的答案,原来那个清洁工竟然就是那个吊打麻省师生的天才。
当天,兰博教授辗转难眠,那个年轻人一直停留在他的脑海,他知道自己发现了堪比爱因斯坦的天才,如果他投身科学,将来一定能创造奇迹。
于是,兰博教授四处打听,终于知道那个清洁工叫威尔,可当他再次见到威尔时,竟然是在法庭上。
威尔是一典型的坏小子,打架斗殴、喝酒偷窃是家常便饭,当时正因他打伤了人才被警察抓了起来。
兰博教授到看守所告诉威尔,自己已经和警察进行了沟通,可以将威尔救出监狱,但是有两个条件,一是要和自己一起研究数学,二是要去看心理医生。
兰博希望这位天才不要糟蹋自己的天才,而是回到正常轨道投身科学事业。
威尔并不喜欢兰博的要求,但那也好过坐牢,于是威尔答应了兰博教授。
有了威尔,兰博在数学研究上自然很顺利,可令他头疼的是,没有一个心理医生能够引导好威尔。
威尔不仅是个数学天才,他对其他学科也非常精通,而且还拥有非常天才的学习能力,他只要看一下马上要见医生的作品,便可以抓住破绽戏弄医生。
这样,连续五个心理学医生都被威尔气走。
正当兰博教授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如今是心理学教授的尚恩。
就这样,威尔遇到了尚恩,就如千里马遇到了伯乐,天才遇到了自己心灵的捕手,威尔的人生被尚恩彻底改变。
这部作品就是经典的奥斯卡电影《心灵捕手》,电影中闪耀的光芒至今不会过时,一直是我们的教育和老师缺少的东西。
-01-看似强大的软弱者
威尔是个天才,别人花几万块钱才能受到的教育,他只需要在公共图书馆花上一块五就可以得到。
他的身上有着每个人都羡慕、嫉妒的天才,可威尔却习惯于埋没自己的天才。
兰博引导他做科研,给他介绍高科技公司、国安局的工作,这些机会都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威尔却不屑于此,面对这些机会,要么敷衍,要么故意搞砸。
他宁愿在工地搬砖,宁愿做清洁工,宁愿整天泡在酒吧里,都不愿意去兑现自己手上那张中了百万奖金的“彩票”。
这不仅让兰博教授费解,也让威尔的“狐朋狗友”想不通。
但威尔的问题却被尚恩发现了。
原来,威尔根本就没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
他无法接受自己是一个孤儿,他无法饶恕过去养父对自己的虐待。
他难以正视有钱、又有文凭的哈佛女友,他难以真正面对未来的抉择。
也许大家很难理解威尔的心态,既然拥有这么厉害的天才,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
但有过类似经历的,都能体会威尔的困境。
就我自己而言,我出身在单亲家庭,成长在一个小县城,一路小心翼翼后来考上了大学。
这条路中间有很多个岔路,如果有选择,我很希望自己小时候能多去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
但是我知道家人的期望和处境,他们拼尽全力让我上学,我怎么忍心不把分数考高一些。
就这样,很多事情、很多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习惯性地拒绝,习惯性地埋头,习惯性地隐藏,习惯性回到稳稳当当的路上。
我逐渐成了一个按部就班的乖孩子。
高中时,看到班上有艺考生,我看上去对他们不敢兴趣,但内心里我对他们所学习的东西是很有兴趣的,所以我和他们总有一种莫名其妙、但又难以跨越的距离感。
这种距离感同样会出现在那些敢想敢做、和我各方面条件相差甚远的朋友面前。
有时,我真的很羡慕一些人,可以大声地指着某一个东西,说我喜欢的就是他,并且可以大大方方做决定。
相比于他们,我总是优柔寡断、缺乏魄力,我难以正视和表达自己的愤怒。
我总是习惯性绕着路去拿我想要的东西,我总会有很多顾虑,我总担心自己的决定会让自己和家人带来灾难。
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其实是有机会不走寻常路的,但我还是习惯性小心翼翼,选择了稳定的国企。
喜欢电影也是一样,我还不敢放开手、全身心去做。
威尔也是一样,他成长于贫穷、暴力和异样的眼光中,他被自己最爱的人抛弃。
所以,从小他就习惯用拳头保护自己,习惯用先拒绝别人来预防自己被人拒绝。
十几年下来,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固化的精神困境。
威尔很渴望知识,要不然也不会读那么多书。
他渴望成功,要不然也不会在顶尖学府去做清洁工。
但是他没有能力、没有勇气放开手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所以,在朋友面前他借口自己有急事离开回家去解数学难题,但没有勇气大大方方告诉朋友自己要回家专研一道难题。
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他因为对方优越的条件而患得患失,害怕被抛弃而主动提出分手。
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他没有能力光明正大地追求,只能偷偷摸摸、小心翼翼地靠近。
他其实只是一个表面坚强的软弱者,是一个被吓坏了的、从未得到医治的孩子。
威尔的勇气配不上他的天才,这就是他的问题。
-02-心灵捕手
对于内心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威尔。
要走近他的内心,最重要的是信任,如果没有信任,任何理论和知识都无济于事。
但信任来自于哪里?
信任来自于真实,来自于爱,来自于接纳和鼓励。
其他心理医生上来就是各种说教、治疗,他们功利的意图被威尔立马识破,并最终被他用天才的方式吓跑。
但尚恩不同,初次见面,威尔看到尚恩画的画,画中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有一只小小的船。
威尔很聪明,他从这幅作品中看出尚恩背后的悲伤和痛苦,他和尚恩说“也许你正在暴风雨中,天色昏暗,海浪撞击小船,桨就要断了,你吓坏了,迫切需要港口,这也许就是你成为心理医生的原因”。
尚恩肯定了威尔的猜测,可接着威尔又大言不惭地说“也许你娶错女人了”。
面对这句非常冒犯性的话,尚恩并没有故作镇静,而是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并警告威尔说话要小心点。
可威尔并没有止步,继续搅动着尚恩的情绪,诋毁着尚恩的妻子。
这彻底激怒了尚恩,尚恩愤怒地掐住威尔的脖子“如果你再对太太无礼就宰了你”。
这就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威尔知道尚恩很真实,并不虚伪,而尚恩内心的悲伤也被威尔的话搅动。
第二次见面,尚恩向威尔坦诚他带给自己的伤害,接着告诉他: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这段话不仅锋利、深刻、真诚,还充满尚恩作为长辈对年轻人的慈爱和告诫,同时也向威尔讲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他的痛苦并不是因为自己娶错了妻子或者被妻子抛弃,而是自己最爱的妻子患绝症去世了。
尚恩的话正中威尔的要害,接着尚恩向威尔提出挑战:轮到你了。
言外之意是,我已经向你敞开,你是否有勇气向我、向女友、向过去和未来敞开。
威尔虽然没有说什么,可当天回去他激动不已,他在大雨天中准备打电话向女友告白,吐露自己内心深处对他的爱意。
可电话接通后,威尔还是没能迈开这一步。
接着和尚恩第三次见面,尚恩一言不发,两人干坐了一个小时。
这一个小时延续了尚恩向威尔此前发出的挑战,你是否敢开口讲自己。
第四次见面,两人又干坐了很久,最终威尔终于松口,向尚恩讲了一个笑话,之后他谈到了自己只约过一次会的女孩,讲那个女孩多么优秀,多么风趣。
尚恩接着问威尔,你为什么不再打给她。
威尔告诉尚恩,他不想让他对于女孩的完美印象破坏,他担心靠近了发现她并不风趣。
尚恩看出了威尔谎言后的懦弱,他直接指出来“是你担心被对方发现自己不完美吧”。
这的确是威尔心中的困境,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怎么能配得上那个哈佛女孩呢。
尚恩的犀利让威尔难以面对,接着尚恩讲了自己妻子放屁的事情,这个丑事缓和了气氛。
同时尚恩也现身说法地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瑕疵,亲密关系就是接受对方的瑕疵,仅此而已。
尚恩并没有居高临下地说教,但却很真诚地启发了威尔。
威尔备受鼓舞,重新开始追求那个女孩。
第五次见面,尚恩向威尔讲述了自己和妻子初遇的故事,当时他舍弃了一票难求的运动赛,只为了和妻子多聊天。
尚恩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威尔,要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
威尔也成功地追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友。
但当女友提出让他和自己一起去加州时,威尔动摇了,如果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而女友喜欢上另一个更优秀的人,那该怎么办。
为了防止被拒绝,威尔选择了先拒绝女友,主动和女友分手。
这次挫败让他选择自暴自弃,他继续搞黄了兰博教授给他介绍的工作,并且羞辱了兰博教授。
第六次见面,他来到尚恩面前,讲述了自己不愿意去国安部工作的理由,那些理由天花乱坠又看上去让人无可辩驳。
但是尚恩再一次察觉到了威尔诸多借口后的谎言,威尔根本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想要什么。
尚恩向威尔再一次发出挑战,你想要什么?
尚恩希望威尔能够正视自己的天才,正视藏在自己内心的想法。
可威尔再次选择逃避,他告诉尚恩,自己只想成为建筑工人,成为牧羊人。
两人起了争执,尚恩继续挑战威尔“看着我的眼睛,你到底想要什么”。
威尔依旧没敢面对,尚恩告诉威尔“对于每个人,你都有你的狗屁答案,可自己却答不出这么简单的问题,因为你不知道......再见,躲猫猫”。
威尔气急败坏、夺门而出,决定不再踏入尚恩的办公室。
他放弃了所有的一切,也不再和兰博研究数学,而是选择和死党查克上工地打工。
查克看着自我糟蹋的威尔,心里无比难受,终于向威尔说了自己心底里的话:
你应该离开这里,你不属于这里,你拥有我们不具有的天赋,如果50岁你还来我家看球喝酒,那么我会杀了你。你可能没觉得对不起自己,不过你一直在这就是对不起我们,你拥有我们不具备的天赋却在轻易浪费,这是我们愿意拼尽一切换来的东西。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们出去喝酒笑闹,那很棒。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时刻,只有十秒,从停车到你家门口,每次我敲门,都希望你不在了,不说再见,什么都没有,你就走了,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
查克真诚的话再次让威尔震撼,威尔决定再去找尚恩。
就像上帝创造天地用了七天一样,第七次会面,威尔彻底敞开了自己。
当他来到尚恩的门口时,他看到尚恩正在和兰博吵架,吵架的焦点就是自己,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