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羊喝的是古宋河的清水,吃的是河畔的青草,个个膘肥体壮,这不,昨天3只羊就卖了多元。”日前,宁陵县孔集乡张牌坊村67岁的脱贫户汪兴田跟驻村第一书记解玉梅报喜。
由于家境贫困,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技术和门路,60多岁的汪兴田和妻子范秀荣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汪兴田在建筑队干些零活。为了帮助脱贫户稳定脱贫,年,孔集乡积极落实扶贫“点餐”项目——到户增收养羊项目,汪兴田领到了两只波尔山羊。年5月,孔集乡政府干部解玉梅去张牌坊担任第一书记,了解到汪兴田家的实际情况,便和村里商量,安排他担任村里的保洁员,每月元,并给他送来几本养羊方面的书籍,还请畜牧技术人员给他提供技术指导。
深感得到这样的养殖机会来之不易,每天天没亮,汪兴田就起来准备草料、打扫羊圈,忙得不亦乐乎。
“一定要让羊吃饱,要经常换一下羊吃草的种类,改善羊的‘伙食’,定期给羊吃些浸泡盐水的草,并且要经常给羊圈消毒……”说起“养羊经”,汪兴田头头是道。早饭过后,他扛起扫帚又去村内的大街上清理卫生,一天下来,他的生活充实且有滋有味。
“养殖不能仅靠老经验,必须要讲科学。”汪兴田说,为了尽早识别羊生病的症状,及时治疗,只要政府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他一课不落参加。如今,靠着政府的扶持和自身的勤劳,仅仅四年时间,汪兴田家的羊从两只变成了20只,家庭人均年收入增长了整整8倍。
“老汪两口子艰苦劳作,从无到有的故事,激发了其他村民的养羊热情。”孔集乡党委书记刘江说,在夫妇俩的带动下,张牌坊村的羊群数量从最初的66只,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只,改变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通过山羊养殖谱写出古宋河畔致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