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为何称亚伯拉罕为信心之父
TUhjnbcbe - 2025/5/17 20:2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亚伯拉罕一生传奇,70岁时神的呼召临到,要他离开迦勒底吾珥;75岁时呼召再次临到,他就离开哈兰来到迦南地。他一生敬畏神,与神的关系非常密切,神称他是“朋友”。他那成熟的生命、坚定的信心、真实的爱心和随时的顺服,是我们效法的榜样。

一、“呼召”呼召是他信心的开始

在亚伯拉罕70岁那年,神向他呼召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12:1)神的呼召不是随便临到的,以赛亚说:“亚伯拉罕独自一人的时候,我(神)选召他。”(赛51:2)当时约有20万之众的吾珥神怎么只见亚伯拉罕“一人”呢?唯有他独自清心见主。“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5:8)神选召亚伯拉罕是因他有坚定的信心,坚决不拜偶像,宁可自己孤独也要与神同在的心志,神就呼召他,要从他的后代中产生选民。这种奋力抓住神的精神,也正是今天的你我所要效法的。

神把亚伯拉罕从偶像之城“吾珥”呼召出来,以后也在提斯比村子里呼召以利亚出来,从提哥亚农田里把阿摩司呼召出来,把在海边打鱼补网的彼得呼召出来,把在税务所里工作的马太呼召出来为神所用,把大数人扫罗呼召出来……今天我们有否听到神的呼召?若要经历与神同在,必须放下一切来跟随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帐棚”是他生活的操练

在亚伯拉罕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他灵性和生活的象征——“祭坛”与“帐棚”。......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创12:2-8)他在筑坛后,支搭帐棚,表示他是先祭坛后帐篷,是先神后己的人。所罗门是先已后神的人,他用20年时间建造圣殿和皇宫,其中7年是造圣殿,13年时间建造自己的皇官。有的人恐怕是只有自己,心中没有神的地位。亚伯拉罕离开哈兰是75岁,去世时岁,有年之久到处漂流,住简陋的帐棚,非常不容易。在亚伯拉罕的生命特征中,帐棚是在祭坛之后,祭坛代表奉献生活,帐棚代表寄居生活。经过筑坛奉献,帐棚寄居的生活才有意义。亚伯拉罕的帐棚生活,告诉基督徒在世生活的属灵意义:

1.帐棚生活是暂时的寄居生活

“帐棚”是游牧民族的记号。牧羊人是以羊群的需要而定自己的脚步。哪里有草、水就往哪里去。“帐篷”代表亚伯拉罕为了信仰,背并离乡,凭信心过寄居的清苦生活。他虽住迦南地,却从不白拿一根线、一条带,一定付足价钱,不留亏欠;他没有在一个地方久留,而是不断地迁移,表示他的寄居生活。再说,帐棚不是永久的居所。搭帐棚不需要打地基,半小时就可搞定,它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不过旅客而已。我们当放下各样的重担和容易缠累的罪,奔那摆在前头的路程。不让金钱拴住我们的心,记住自己是天路客;要留心行众人以为美的事,帮助那些应该帮助的人,因为做在最小的一个人身上,就是做在主的身上,将来必有赏赐。

2.帐棚生活是信心仰望的生活

亚伯拉罕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罗得举目看约旦河的平原,把帐棚迁到所多玛。但亚伯拉罕把帐棚搬到希伯仑。很明显罗得是看现实,亚伯拉罕是凭信心。基督徒过帐棚生活,就是要用信心仰望神。帐篷生活的特点是随时放得下,放得下就没有属世的争执,放得下就需要以信心的眼睛仰望神的应许。

三、“祭坛”是他灵交的地方

“...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又支搭帐棚……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创12:2-8)祭坛表示过祷告的灵修生活。亚伯拉罕有个人的祭坛(祷告)生活,也有家族的祭坛生活。连那些从埃及买来的奴隶,他也带领他们献祭和敬拜。神说:“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创18:19)这给我们提供了祷告的榜样。所以,亚伯拉罕不只是信心的祖先,也是一位忠实的祷告者。当神要消灭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时,亚伯拉罕用真实的爱心祷告。他说神啊,“若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若这五十个义人短了五个,你就毁灭全城……若只有四十一个怎么样呢?……有三十个怎么样呢?……二十个怎么样呢?……有十个怎么样呢……他不是三言两语求一下就算了。许多时候我们答应为人代祷而没有负责,随便祷告两句便完,甚至忘记为人代祷,所以我们很亏欠。亚伯拉罕不但是信心之父,也是爱心之祖,有“爱众人的心”,因此他是忠心的代祷者。在整个祷文中,我们没有发现亚伯拉罕为罗得提名祷告,但神知道他的心,就为他成就心愿。一个忠心代祷的人,神必看顾他心灵深处所想所求的。你虽未求,神也给你成就。所以,“祭坛”是一种祷告生活,与神相交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应许”是他盼望的源泉

神对一生筑坛献祭支搭帐篷的亚伯拉罕应许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创12:7)当他杀子献祭时,神就说:“你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22:16-18)这里的“后裔”,是特指耶稣基督,即地上万国都必因耶稣基督而得福(参加3:16)。亚伯拉罕献以撒的结果,得着一个应许,神要将基督藉着他的后裔降生,使万人因基督得救。神对亚伯拉罕曾有二次试验:

第一次是试验他是否认识神,看他如何回应呼唤。在亚伯拉罕70岁时,神呼叫他。他立时回应:“我在这里。”他不像小撒母耳以为是“人”在叫他。“认识您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因此我们当好好读经,并照真道而行,否则就不算是认识神。当神呼召约拿时,他不但不回应,还逆意而行,逃往他施。但是,当神呼唤亚伯拉罕时,他说:“我在这里。”这不是很容易回应的。

第二次是试验他是否明白旨意,看他是否信靠神。神对亚伯拉罕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以撒是他的独生子,神明言他是多国之父,现在又要杀以撒?是不是神的旨意?或是恶者的破坏?还是撒拉的报应?因撒拉出主意要赶走以实玛利,现在神也要夺去她的儿子?还是自已胡思乱想?亚伯拉罕的答案是备上驴,带着儿子和仆人就去了。他清楚神的旨意。既明白,就顺服行动。亚伯拉罕不但是顺从,也是顺服。顺从只是一时,顺服却是一生之久。顺从是外在行为的服从,顺服是发自内心的服从。求主帮助我们,当试验临到时,我们也能对神说:“我在这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眼泪”是他真情的流露

人的感情有时候是以眼泪来表达的。当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希伯仑时,亚伯拉罕不在家,在别是巴,他马上赶回,为她哀恸哭号。这是亚伯拉罕第一次流泪。他在远离家乡,跨越幼发拉底河时没有流泪;他在侄儿罗得被俘时,也没有流泪;甚至他在摩利亚山要杀子献祭时也没有流泪。然而,当妻子撒拉死的时候,他的感情如同决堤之水,流泪不止。有位主的仆人热心做工传福音,当儿子出车祸死时,他正在讲道。噩耗传来,同工转告要他马上回家,他说:没有什么事比传福音的事更大,坚持把道讲完。后来为培养教会的青年人,他拿出自己的钱来,把儿子车祸赔来的钱也用完后,决定卖住房。在即将要住到石棉瓦盖的小房子前,对妻子说:“明天开始我们就住小房子……没想到妻子说:“你住哪里,我也住哪……非死能使你我分离。”这几句话,使一个1米78的大男人感动得哭了。这是一个爱主的人的感情。有人耻笑眼泪,说它代表儒弱,没有盼望,甚至说:哭声会把本要上天堂的灵魂召回,使其进不了天堂。这话是错误的。难道基督的救恩还不如人的“眼泪”?信仰不会使我们失去人性和自然的感情,反而会净化、提升人禀赋中的天然情感。眼泪有时候正是爱的表现。亚伯拉罕哭了,“耶稣哭了”,保罗哭了。圣经说:“‘要与哀哭的人同哭。”但基督徒反对假哭、死哭。今天,我们的感情呢?我们的眼泪呢?是为主的事哭多,还是为自己的事哭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保罗为教会流泪祷告3年之久。摩西为以色列百姓哀哭,求神怜悯。大卫在神面前流泪祷告,求神赦罪。亚伯拉罕流泪,是他想起百年前,撒拉成为他的人生伴侣,当他要离开家乡时,只有妻子跟随他,患难与共。如今竟然分别,他哭了。愿我们也有“呼召”的信心生活,“帐棚”的清苦操练,“祭坛”的祷告灵修,“应许”的活泼盼望,“眼泪”的丰富感情。

文/张效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称亚伯拉罕为信心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