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芬是华阳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从教27年来,她不忘初心,始终奋战在教育一线。在教学实践中,她不断重新审视课堂,不断提升自己,积累了不少经验。虎妈式教育vs放羊式教育,哪种方式更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充当好怎样的角色?……一起来看看她的心得。
近日,林和小e走进华阳小学天河东校区,和何建芬老师聊了聊教育这个话题,听一听她教书育人的故事以及对不同教育模式的看法。
从教27年不忘初心
始终奋战在教育一线
年,何建芬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生涯的27年里,何建芬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并坚持担任工作繁杂的班主任职务。问及原因,何建芬笑着对小e说:“我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我就是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喜欢站在课堂里,当老师这么多年,和娃娃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最快乐的。”
不忘初心、扎根课堂、兢兢业业,何建芬收获了很多荣誉:广东省南粤教师、羊城“崇教厚德之星”、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全国优秀辅导老师、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优秀成果特等奖、广州市中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等。何建芬表示,这些荣誉都是在前辈引领和领导关心下取得的,对于自己更多是一些意外的惊喜。在感恩的同时,她也以平常心去面对,相信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
重新审视课堂
生本教育让她重新认识学生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何建芬接触到了“生本教育”。她到访了开展这项教育实验的学校,观摩了该校一年级的生本语文课后,被课堂里高效、欢快、积极的气氛和学生们能说会道、旁征博引的自信所折服,当即决定要加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来。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的课堂教育方式,有别于以课本、学校、老师为基本出发点的本本教育、校本教育、师本教育,在讲究让学生百炼成钢的当时,算得上是一种崭新的课堂教育模式。生本教育尽管当时生本教育教材还相当粗糙,但还是让何建芬眼前一亮,因为里面都是小孩喜欢的儿歌、西游记改编故事等,通过生本教育教材,让她当时所带的一年级学生可以和汉字有了最直接的接触,很多故事孩子们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互相交流。
何建芬也由此发现生本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去表达,而不是用成年人的话语让孩子去表达。从此,何建芬尝试在课堂中多做一个倾听者,孩子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公,把语文课本变成了故事书,她也相信,只要孩子们喜欢上这些故事,就不怕学不会语文。
事实也正如何建芬坚信那样,通过生本教育,不仅完成了让绝大部分学生在一年级能够认约个生字的教学任务,更让他们走进了自主阅读的世界。
虎妈式教育vs放羊式教育
重要的是拽着风筝的线
不理会孩子自尊心,用严苛的教育方法要求孩子科科优秀、样样都会,并坚信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虎妈式教育”,后被泛指中国传统教育方式。而“放羊式教育”则是让孩子按照自身的嗜好来自由发展,家长不要过多的干涉和局限孩子的自我选择性。两种不同的主流教育模式让不少中国家长为之头痛,严加看管担心失去孩子天性,放任自流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对此,何建芬老师有她的看法。
何建芬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占据了根本性的地位,家长应该做到既要让孩子学得快乐,也要让孩子学得有意义。家长也没必要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不应该常以“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横向对比,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反倒造成孩子讨厌学习的情绪。何建芬的孩子在耶鲁大学读硕士,她以教育自家小孩为例,分享起自己的育儿经: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每天做最好的自己,在小学阶段没有让他参加任何学业上的补习班,反倒要他锻炼好身体,坚持游泳,利用课余及周末时间接触各类体育运动,同时也培养他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自主选择想看的书想了解的领域。
家校联动在何建芬看来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家长应该把学校和老师看成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和班主任多做沟通,了解孩子的问题,孩子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时也要配合学校老师进行及时疏导。家长也应该克制住自己喜欢当孩子学业判官的冲动,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多些陪伴,给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空间。“其实孩子的成长就像是放风筝,收和放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那根拽着风筝的线不能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