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欢迎回到《中学大历史》,这是一个专门围绕中学教材讲历史的专栏,目的是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历史。今天我们给大家送上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的特别篇:翦商,华夏的涅槃。
多年以后,当周公站在朝歌的废墟之上,望着熊熊大火一点点吞噬商的过去及现在,他一定会想起,当年他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父亲文王给他讲述的那些商周往事。
在周人的集体记忆里。他们来源于一个神秘的大脚板。
传说中,他们的祖祖奶奶姜嫄于郊野践巨人足迹而怀孕生稷。
显然,这是一个加工过的故事,展现的不过是母系社会知母不知父的特点。真相也许是,让姜嫄怀孕的,不过是一个拥有大脚板的小伙子。
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稷就是周人的始祖。史料记载,他善于耕种。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茂。--《诗经·大雅·生民》
还能够培育良种。
汤时大旱七年,煎沙烂石,天下作饥,后稷是始降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义。--《竹书纪年》
可见,稷就是远古版的袁隆平。
传承自稷的周部族继承了善于耕种的优点。他们寻找水草丰盛之地,一开始是刀耕火种,渐渐的他们学会了使用农具,观察天时,继而开垦出规整的农田。
甲骨文里的周,就是四块方方正正的田地。
他们追随洌洌清泉,找到阔美原野,扎下营帐,开耕田地,喝着号子,用木板做范,青泥为墙,房屋一栋栋修建起来,高大肃穆的宫室耸立在聚落中心。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祭祀祖先,开宴设乐。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经·大雅·公刘》
如果世界没有变化,他们会永远这样生活下去。
变化终于还是来了。
光绪二十五年(年),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校长--祭酒王懿荣患上了疟疾。看过医生之后,他从宣武门外的达仕堂中药店买回一服中药。
以下是付费内容
熬制中药时,他在其中一味称为龙骨的药材上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符号。
身为金石学家的王懿荣产生了兴趣,他仔细观察着龙骨上的符号,发现既非大篆也非小篆。他猛然意识到,这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文字。
兴奋之下,王懿荣令家人将药铺所有的龙骨收购回来,陆陆续续收集了一千五百多片。
他开始研究上面的符号,渐渐地,他认出了“雨”、“日”等简单的字。最终,他在上面发现了数位商王的名字。
这是一个跨越三千年的发现。在史料中层层叙述了无数遍的商朝,第一次以实物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年,龙骨被发现的三十年后,一群考古学家来到河南安阳小屯村,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
一处处遗址被发现,一件件被泥土掩埋了三千年的器物被发掘。同时被发现的,还有更多的甲骨。
商人信奉*神,喜好占卜。行事之时,都会取一片甲骨,在上面钻出圆窝,再在圆窝边凿出菱形的凹槽。经火燃烧后,观察甲骨的裂纹来判断吉凶。
出征之时,要占卜,建设宫房,要占卜,祭祀祖先,要占卜,册封官员,要占卜,明天下不下雨,同样也要占卜。
正是这些为数浩大的甲骨出卖了深埋地下的殷商文明。
通过研读上面的文字,很容易就发现,商朝是一个极好战争的王朝。
昔甲辰方征于驭,俘人十又五人。五日戊申方亦征,俘人十又六人。--甲骨文卜辞
伐,成为了甲骨文中的高频词。
而战争在商王武丁时达到了顶峰。
武丁是商王盘庚之后的第四任君王,盘庚迁殷后,商朝进入一个稳定期。到了武丁时,商朝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战争动员力。
史书记载,武丁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一位名妇好的妻子,同样具有征伐大权,常在战斗中与武丁相互配合。
妇好其比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陷)于妇好立(位)。
占卜者问道,这一次征伐巴国,王从东方深入,戎人会进入妇好设立的包围圈吗?
七十年代发现的妇女墓,出土了象征征伐的大铜钺,让我们见证了三千多年前这位女将*的风采。
对周人来说,碰到最强大的商朝,是他们的不幸。
某个寻常的日子,周人像往常一样离开住房,前往附近的田地进行耕种。他们往往需要在田间忙碌一天。这样的情景,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年。
中午的时候,他们开始坐到树荫下休息,有人拿出早上带来的干粮,更多的人眺望村子的方向,等待家人带来新鲜的午餐。
这时候,大地开始晃动起来。周人纷纷站起来,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而震动越来越大,不安的情绪在人群中散开。
终于,他们看到了不安的源头。地面的尽头,出现了一面硕大的*旗,紧接着,越来越多的旗帜出现。而周人也明白了那巨响的来源。一排又一排如同猛虎般的战车。
这一天的遭遇成为周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他们早就听过说,在遥远的东方,有用石头建造的城市。甚至族里一些有学识的人,知道在东方曾经有一个叫夏的存在,也知道来自更东方的商取代了夏。他们甚至也想到了,总有一天,那些好战的商人会把战火带到他们繁衍生息的地方。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战斗是一边倒的。
早在周人部落的杰出领袖公刘,带他们在这里扎下根时,就外围布置了三*。
其*三单,度其隰原。--《诗经·大雅·公刘》
也许因为时间的推移,这支*队失去了战斗力。或者,就算这支边防*依然保持着战斗力,也无法战胜强大的商朝大*。
拥有青铜技术,熟练驾驶战车的商朝大*拥有领先周人一个时代的科技,他们的战车无情的蹍过周人的身躯,长戈割破周人的脚踝,弓箭射穿他们的身躯,粗大的殳敲开他们的头颅……还有个别人被青铜钺砸中身体。
持有这种兵器的人往往是一*的主将。
根据史料显示,此时的商王正是商朝历史上武功最盛的武丁。
在甲骨文里,考古学家找到了很多周人被攻击的记载:
璞、弗、敦就是攻击的意思。
从上面的卜辞,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武丁以及妇好并没有亲自参与攻击,他们只是下令自己的附庸方国进攻周人。
而周人也没有一击就溃。为了守卫家园,他们击退了对方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敌人源源不断的从东方而来,仿如潮水一般永不停歇。
他们的田地荒芜了,他们的子弟战死沙场,他们的房屋付之一炬。
终于,周人屈服了,他们放下手中粗劣的武器,向商人低下了头颅。一千年以来,这些大脚怪的后人并非没有碰到对手,他们也是战胜了无数的羌戎,才渐渐壮大。只是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敌人实在太过强大,强大到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远方来的敌人除了带走粮食,还挑选了一批青壮年当作战利品。
这些周人的子弟被绑在一起,被驱离家园,走向敌人来的方向--传说中用石头堆成的城市。
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从押解士兵的虎纹面具上,他们看到了深深的恐惧。
他们去的地方,将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恐怖的城市。
中国人往往给人以呆板拘谨的印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遵守着一套传承千年的道德规范,并时时三省吾身。中国人称之为克己复礼。
世人多不知道,中国人也曾经有天马行空、恣意妄为的时代。那时的中国人狂歌纵舞,寻欢作乐,毫不顾忌这个世界的反应。
中国人是如何从享乐主义走到克己复礼?
时间用*土掩埋了一切。而人,善于用故事埋葬真相。
年,中研院史语所的考古学家开始在安阳侯家庄展开发掘工作,此后数十年,断断续续发现了十二个大墓。
自从盘庚迁殷,商代正好八代十二位王。这其中,还有一座尚未完工的大陵。
这无法不让人猜想,这座烂尾的大陵,极可能属于那位亡国的商纣王。
出土的众多文物中,让考古学家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其中大量的无头人骨。
扫开一层层的*土,那些深埋了三千年的秘密一点点透露出来,肉早已经化尽,但骨头依然倔强的表达着自己的不屈。
事实上,考古学家早就从甲骨文里发现了商朝人殉的秘密。
旬壬戌侑用仆百。
三月。丑卜,贞五〔百仆〕
子卜,贞五百卜□。
癸丑卜,■,贞五百仆用
--甲骨卜辞。
这里的仆,就是用来人殉的奴隶。
现在,考古学家终于发现甲骨文里这些悲惨奴隶的真正去处,他们不在别处,就在商都殷城里。在这座华夏最先称耀于世的都城的每个角落,宗庙的地基下、荒弃的道路边、列王的陵墓里。
他们就在眼前,整齐的面朝下倒在地上。从他们的姿态,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
他们一排排跪在墓室前,双手被缚。行刑的人用锋利的刀具砍下他们的头。他们从上面摔将下来,正好成排倒在墓室中。其头颅则被堆放在不远处的坑道里。
通过分析,我们现在得知这些可怜人的来处。他们少部分来自南方,大部分来自西边。
商人称他们为羌。在甲骨文里,羌是人上面加上羊角,是为牧羊人。但羌还有另一种写法,在羌的脖子部分拉出一根绳索,意为被绳缚的牧羊人。
甲骨文里,羌就是人牲的代名词。
原本生活在甘肃陕西深山,然后走到平原,开始农耕生活的周人,就是羌人的一种。
被俘的周人来到商朝的都城殷,这座用石头砌成的都城。
这里仿佛狂欢的海洋,歌舞昼夜不休,酒香四时不散,人人狂放不羁。
对商人来说,这里就是天堂,而对另一种人来说,就是地狱。
不幸的是,周人属于后一种。
商人将他们千里迢迢带到这里,不是为了让他们感受商的文明。而是要用他们的鲜血跟骨肉去换取天邑商的享乐。
神秘的商人跟上帝达成了一种血腥的契约,只要他们不断的献祭鲜活的生命,他们就可以得到任何想得到的东西。
在藏身山洞里的时候,人类也曾经把希望寄身在飘渺的神灵之上。但那时,人类索求的并不多,只不过希望出门采集浆果时,不要碰上剑齿虎,或者祈祷那头健壮的长毛象能够踏进自己精心布置的陷阱。只不过,希望病魔来临时,我们能少点痛苦。
索求的不多,付出的自不用太多,我们仅仅需要付出一些真诚的乞求。
而随着我们建起村落,开耕田地,形成国家,我们祈求的越来越多。五谷丰登、身体强壮、风调雨顺、国家强大,*队胜出……
我们乞求的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害怕有一天,上帝会拒绝回应人类的乞求。
为了将上帝牢牢的留在我们身边,我们终于决定献出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人类本身。
商人似乎相信,只要献祭的生命越多,上帝就会越高兴,回赐给人类就更多。只要献祭的够及时,人类犯下的任何罪行都可以被原谅。
于是,商人成了华夏文明中最为放荡不羁一群人,他们无所畏惧的追求享受。他们只需要做到一件事,把鲜活的生命及时奉上。
为了找到足够的人牲,他们发动战争,不惜任何代价。
周人,就是商人永恒快乐的代价。
有的周人,被斩下头颅,推入墓坑,成为殉葬者。
有的周人,成为血淋淋的祭品。
商人需要祭祀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出征,需要祭祀;追忆祖先,需要祭祀;节日,需要祭祀;修建宫室,同样需要祭祀。
所谓的祭字,在甲骨文里,就是手持着血淋淋的鲜肉。
在献祭的岁月里,商人发明了不同的方法,“伐”是将人的头割下来,“俎”是将人放在案板上剁,“卯”是将人劈成两半……
不仅仅是商朝的王族会人祭人殉,商朝的贵族,甚至商朝的国人,如果他们能够支付的起,就会从集市上买回脖上系着绳索的羌人,作为自己无尽享乐的献祭。
把这称为杀人的时代,并不为过。
周人俘虏在商都殷城所遭受的一切,已经无处索引,只有等到三千年后,涮子扫去*土,才真正露出那些残酷往事。
这样的事情,商人的后代不会提。可奇怪的是,为什么后来成为华夏主宰的周人也从不提起呢?
答案同样在甲骨文里。
叀令周
……卜,毋弗(翦)周。十二月。
周方弗其有祸。周方弗其无祸。
--武丁卜辞。
在这些卜辞里,一直号令属国攻击周人的商王武丁开始关心起周人的安危。询问周人是否会攻到攻击,周人会不会遭受灾祸。
这其间的转变,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经过武丁的征服,周彻底成为了商的属国。
甲骨文中记载着周祭祀商王祖先的记录。
癸巳,彝文武帝乙宗,贞:王其昭祭成唐,□鼎祝示报二母,其彝血牡三、豚三,惠有足。--周原出土甲骨卜辞。
周人在自己的宗庙祭祀商人的祖先,其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商的属国。更因为他们被商人的血腥祭祀所震撼,继而认同,接受了商人数百年人牲祭祀的祖先往往更有魔力,更能为他们规避祸事,带来幸福。
得到商人祖先的护祐,获得商人占卜的魔力,周人自然也应该有相应的回报。
周人到底献出什么?才能得到商人的接纳。
在一片甲骨中,透露出周人的献贡。
贞周氐(致)巫。
丁已ト…周氏嫀。
这里的氐、氏就是贡献的意思,而巫跟嫀则是周人贡献给商的礼物。巫是为巫师,我们后面知道,周人在预言祸吉方面似乎有自己独有的天份,他们尤其善长于解梦。
而嫀,则是美艳的女子。
但周仅仅献出这两样,就可以成为商的属国,享受大商列祖列宗的护祐以及免除商朝大*攻掠的可能?
当然是不够的,做为商的属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供人牲。尤其是周的首领被商册为方伯,成为商最得力的*事助手后,为商提供人牲,就是周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在前列中,周人祭祀商祖先的“示报二母”,很有可能就是献上了两位年青的女子。
在长达百年的岁月里,周人成为商王朝血祭运作的一份子。他们攻伐四周的羌人,俘虏青壮年,源源不断的送到大商邑。以求自己免除此种待遇。
这也是翦商之后,周人历数商纣王的罪恶,嘲讽商人的荒谬,却放过商人最主要的罪行:人殉人祭的最主要原因。
周,亦是大商邑血腥人祭的参与者,是*神殷都的外延臂爪。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就算他们尽心尽力,也无法彻底摆脱成为人牲的可能。
翦商,自此提上周人的议程。
是什么让周人放弃成为商属国的身份,开始谋划翦商这样惊天动地的大变革。
欢迎大家